這是最近難得一部朋友看過都說不錯的電影,我嚷嚷著要去看好一陣子,終於找到一個很好的時間點去看,而它果然它沒有讓我失望!電影除了對台灣傳統文化的描述之外,還多了對心靈層面的描寫、隔代相處情形的剪影。
阿泰,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出生抓周抓到銀角又愛調皮搗蛋的他從小就被父親認定是「撿角」的孩子,接著因為一場誤會被送到台北。從小就不被父親認同的他,在台北學了一陣音樂,便休學回到台中從事陣頭工作的家中。想當然爾,在他父親的心裡,這個「撿角」不成材的孩子是因為三分鐘熱度等不好的原因而回到家中,但阿泰其實是希望能得到父親的認同才回到家中。在陰錯陽差之下,對陣頭文化一竅不通的阿泰成為家中陣頭團長。最後在母親(我覺得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居中斡旋地幫助下,阿泰慢慢修正自己的帶團方式,將陣頭加入新的表演元素,帶領日漸式微的陣頭走出一條新的道路,也讓父親接受他的作法。
阿泰代表年輕人成長過程中容易遭遇的一種階段:希望自己能走出一條新的路,但又無法對傳統(「違背傳統叫作背祖」一直讓我印象深刻)和長輩的不認同視而不見,但最終在堅持和退讓之中終能找到一個平衡點,走出自己的方向。劇中阿泰不斷重複說著「我一定不會放棄」,展現年輕人不輕易屈服於現實,堅持貫徹自己想法的毅力。
鬼犬,年齡不明的青少年,哥哥是幫派老大(鬼哥),因為無法接受阿泰的帶團方式一度離開陣頭去找鬼哥,想加入幫派成為老大,沒想到反而被鬼哥教訓一頓再送回團中。(深知社會險惡的鬼哥送鬼犬回團希望阿泰能再次收留鬼犬時的一句「萬事拜託」加上鞠恭讓我熱淚盈眶)阿賢,年齡不明的年輕人,阿泰家敵對陣頭的公子哥,頂著家中陣頭相當出名的威風行為囂張,也因此看出名的阿泰不順眼。
阿泰和鬼犬、阿賢的對手戲反映出一種對價值觀認定的問題:「不用這麼兇啦,你以為你是神明唷?把衣服脫掉你就是流氓。」、「大家尊敬的是神明、是陣頭,不是你本身。」人很容易被權力和威風吸引而迷失價值觀,做出錯誤的行為;或許我們該常常思考:大家尊敬的是你的職位、是你的收入,還是你本身呢?除去了這些外在的標籤,自己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阿泰說:「我們想要做到的,是一個不用開臉、不用扮神也一樣會讓人家看的起的陣頭。」這或許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除了心靈層面外,導演對於畫面的安排也有值得讚賞的地方!諸如搶陣時威風凜凜的中國鼓、安營時火花炫目的舞旗(短短2、3分鐘的鏡頭,據小鬼說拍了將近12個小時),這些都要親眼看見才能體會,在此就不多提。整體而言,我覺得陣頭是一部有水準的電影,值得到電影院觀賞,還沒有去看的朋友們手腳加快吧!
P.S. 這場電影對我意義非凡,還有梨子好可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