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是一個同義副詞。
很久之前曾經有個朋友跟我說過,捨與得是事物正反的兩面,當時我並未細想,直到了很久之後,我才明白,捨得是一個同義副詞。
捨得在字面上的解釋是願意捨棄,實質上則隱含了因果關係的成份。當人得到一件事物的同時,必定也失去了另一件事物,反之,當人失去了一件事物的同時,也相對得到了些什麼。一個手中捧滿物品的人,勢必無法再承載其它尚未拾起的物品;要得到那些不在手中的物品,必然得放下手中的某些物品。事物無窮,人的能力卻有盡,不捨如何得,得此又怎能不失彼?
所以,人總是在面對選擇,選擇得到也選擇失去。有的人選擇了自己的答案,有的人選擇了小眾者的答案,有的人選擇了順應潮流的答案,不管如何選擇,唯一不能選擇的就是那相連的失去。但很多時候人總是忽略了隱藏在得到背面的失去。
直到有一天,或許是一句話,或許是一個人,或許是一本書,或許是一個場景,也或許是一部電影,驚醒了早已深深地沉醉在得到之中的人,那潛藏許久的失去才會再度浮現,人也因此感到惋惜。
對於那些無法彌補的悵然,其實無需難過,畢竟在這捨得之間沒有所謂標準答案,誰也無法保證假若當初捨得交換,此刻便不會感覺可惜,能做得,不過就是期勉自己在下次選擇時,多多思忖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