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是一個同義副詞。
很久之前曾經有個朋友跟我說過,捨與得是事物正反的兩面,當時我並未細想,直到了很久之後,我才明白,捨得是一個同義副詞。
捨得在字面上的解釋是願意捨棄,實質上則隱含了因果關係的成份。當人得到一件事物的同時,必定也失去了另一件事物,反之,當人失去了一件事物的同時,也相對得到了些什麼。一個手中捧滿物品的人,勢必無法再承載其它尚未拾起的物品;要得到那些不在手中的物品,必然得放下手中的某些物品。事物無窮,人的能力卻有盡,不捨如何得,得此又怎能不失彼?
所以,人總是在面對選擇,選擇得到也選擇失去。有的人選擇了自己的答案,有的人選擇了小眾者的答案,有的人選擇了順應潮流的答案,不管如何選擇,唯一不能選擇的就是那相連的失去。但很多時候人總是忽略了隱藏在得到背面的失去。
直到有一天,或許是一句話,或許是一個人,或許是一本書,或許是一個場景,也或許是一部電影,驚醒了早已深深地沉醉在得到之中的人,那潛藏許久的失去才會再度浮現,人也因此感到惋惜。
對於那些無法彌補的悵然,其實無需難過,畢竟在這捨得之間沒有所謂標準答案,誰也無法保證假若當初捨得交換,此刻便不會感覺可惜,能做得,不過就是期勉自己在下次選擇時,多多思忖罷了。
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大亨堡
三個買了大亨堡的顧客,都被開了盒子檢查一遍,杜絕不法的偷渡行為。
跨年看完煙火,回家路上打算就近買些食物慰勞自己又餓又冷的身體,此時街上只剩下掛著大7字樣招牌的便利商店和對街的咖啡店還燈火通明明,其餘店家早已隱沒在黑夜與寒風之中。
進入陳列著眾多商品的便利商店,躊躇一會兒,拿了許久沒有吃過的大亨堡和一罐牛奶,走向櫃台。正巧前面兩個排隊結帳的人也都買了大亨堡。想起曾經在網路上聽聞便利商店的店員會把大亨堡的盒子打開來檢查是否顧客有偷裝別的東西,果然不是胡言亂語,三個買了大亨堡的顧客,都被開了盒子檢查一遍,杜絕不法的偷渡行為。
這家在黑夜中點亮街道、提供眾多生活用品、結合多種便民服務、販售繁多速食商品、天寒地凍中不忘遞上一杯暖暖關東煮、不知不覺中在許多人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的便利商利,包裝的再溫暖明亮,卻也抵抗不住人和人之間日漸增長的不信任感的入侵。店家不相信每一個購買大亨堡的顧客都會誠實以對,不願意承擔那一次信任背後可能會損失的十條熱狗,所以每個盒子都必需打開檢查。
這讓我想到學校附近的那家麵店,雖然有菜單、有桌號,但菜單永遠只是拿來記錄送菜的過程,不參與結帳的一刻。客人說吃了多少錢,老闆永遠都會相信,不翻菜單也不看桌面。經營小本生意的麵店老闆,可以承擔著少收幾樣菜或麵錢的信任風險,有股票上市、相關企業眾多的著名跨國企業卻不行,為何?
跨年看完煙火,回家路上打算就近買些食物慰勞自己又餓又冷的身體,此時街上只剩下掛著大7字樣招牌的便利商店和對街的咖啡店還燈火通明明,其餘店家早已隱沒在黑夜與寒風之中。
進入陳列著眾多商品的便利商店,躊躇一會兒,拿了許久沒有吃過的大亨堡和一罐牛奶,走向櫃台。正巧前面兩個排隊結帳的人也都買了大亨堡。想起曾經在網路上聽聞便利商店的店員會把大亨堡的盒子打開來檢查是否顧客有偷裝別的東西,果然不是胡言亂語,三個買了大亨堡的顧客,都被開了盒子檢查一遍,杜絕不法的偷渡行為。
這家在黑夜中點亮街道、提供眾多生活用品、結合多種便民服務、販售繁多速食商品、天寒地凍中不忘遞上一杯暖暖關東煮、不知不覺中在許多人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的便利商利,包裝的再溫暖明亮,卻也抵抗不住人和人之間日漸增長的不信任感的入侵。店家不相信每一個購買大亨堡的顧客都會誠實以對,不願意承擔那一次信任背後可能會損失的十條熱狗,所以每個盒子都必需打開檢查。
這讓我想到學校附近的那家麵店,雖然有菜單、有桌號,但菜單永遠只是拿來記錄送菜的過程,不參與結帳的一刻。客人說吃了多少錢,老闆永遠都會相信,不翻菜單也不看桌面。經營小本生意的麵店老闆,可以承擔著少收幾樣菜或麵錢的信任風險,有股票上市、相關企業眾多的著名跨國企業卻不行,為何?
2008年1月1日 星期二
I Am Legend

這部電影的題材是這幾年來美國電影很愛用的主題:病毒,但在表現的重點上相當不同。大多以病毒為主的電影都強調於被病毒感染後人體在外形或功能上產生的變異、未受感染者和被感染者之間的戰鬥,中間夾雜著許多電腦特效、化妝技術和道具效果,這些效果構成了電影的主軸,其餘地方則不值得一提。
而此片相較於同性質的病毒電影,特效使用佔全片當中算是非常的少,特效的精細度也只能稱得上是普通,著重的地方在於主角的演技,個人孤獨感的表達。片中大半的時間都在敘述主角"一個人"在世上生存的情景,在不使用豐富視覺效果的動畫同時又呈現這些日常生活的瑣碎事物,主角的表情、肢體動作傳遞出來的感情、導演鏡頭安排的效力就顯得格外重要,否則容易使觀眾感覺沉悶,沒有刺激感。
片中令我有最深刻感覺的是主角不得不親手殺死他在這世界上唯一的伙伴--珊的那一段劇情,Will Smith的臉深切的演出了那種「我不能失去你,可是你不能不死」的痛苦,看了十分讓人鼻酸。主角把一人生活的孤單發揮得淋漓盡致,張力十足。
對於劇情延續,導演在其中埋下了一些前後鏡頭的串連,像是廢棄的海報上寫著「GOD STILL LOVES US」、「there is no god」、「god didn't do this, we did」(其中又包含了人們想成為上帝改變命運的想法),小女孩口中的蝴蝶、碎玻璃上的蝴蝶紋路、女主角脖子上的蝴蝶刺青等等(隱喻著女主角將成為散播解藥的美麗蝴蝶),在看似普通的鏡頭中藏了連貫整部片的要素,是很不錯的手法。
至於結局仍舊難以脫離一般科幻片過度超越現實,編劇於結尾處想像力枯竭,亦或是礙於影片時間的限度無法完整表現(這個可能就要看過原著才會知道),導致收尾過於快速的特性;不過因為承續了導演愛用的串連手法,用了「light up the darkness」畫上句點,倒也給人一種完整的感覺。
別人寫的:
http://beingz.wordpress.com/2007/12/18/%E6%88%91%E6%98%AF%E5%82%B3%E5%A5%87/
訂閱:
意見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