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部片子是林育賢導的,我沒有看過「翻滾吧!男孩」,
也不懂得這部記錄片是多麼了不起,得了多少獎,
可是我很好奇這個六年級的導演,
是怎麼看待現在的年輕人,怎麼拍出所謂"年輕人心聲"的電影?
拿西門町來當故事的舞台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西門町裡的拍貼店、MTV、電影院、服飾店、舞廳、幫派,
都是現在青少年文化的象徵,
充斥著青少年文化的同時又保存著許多年長者珍貴的回憶-紅包場。
兩種文化同時存在,自然會有所交流或衝擊,
援交或許就是其中的一種結果。
那些惡搞的片段,我覺得處理得很不錯,
呈現出青少年那種茫然,
無所謂的行事風格態度,
做那些瘋狂的事情,為了好玩、為了耍帥,
或根本不知道為了什麼,卻還是不斷地進行著。
這種心情想法,不要說大人不懂,
年輕人自己也未必會懂吧?
最近開始被重視的"直升機父母"想法,
在片中也可看見。
以直升機父母的角度來看孩子,
孩子應該怎麼做,應該多優秀,
都要朝著父母規劃好的路,一步一步地前進;
愛比較,什麼都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
總是不會清楚這樣會帶給孩子多少的壓力,
甚至有可能因此讓孩子走入岐路。
總是以自以為好的方式管教孩子的父母,
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孩子的心。
由不成熟的愛情所引發的自我毀滅行為,
青春期中特別容易出現,
是引導劇情發展的主軸,
引出了援交盛行造成的危險。
而在自我毀滅行為引發的事件後,
可以看到年輕人對於警察(大人)的不信任,
寧可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
但到了最後,有時還是得靠大人的幫助,
這時一種介於年輕人和大人中間的中介者的存在就十分重要。
接著而來是更大的毀滅行為-死亡。
在破滅的生活中尋找出口的年輕人,
有可能不經意的就走上了死亡這條路。
一直到了片尾的結局,歷經了一連串的爭扎,
年輕人終就還是找到了自己的那一條路,
走向了一段路的出口。
生命本來不就是這樣嗎。
我覺得片中點到了很多人生必經的歷程,
友情、愛情、自我價值尋找、和大人產生的衝突、
試著抵抗自己不喜歡的事物,
這些東西很難一個正確的解決方法,
導演或許也沒有試著要表達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這些問題必需歷經痛苦、血淚的磨難,
只要撐下去就一定能找到出口。
或許導演拍劇情片的經歷還不十分足夠,
一些連劇的處理並不是非常的順暢,
還有進步的空間。
整體而言,我覺得這部片還是值得一看。
另外,這次去看片子令我深深的感覺到國片真的是十分弱勢,
整場加我和我姐總共才六個觀眾。
國片,真的要加油!
雖然你不再告訴我你的網址.但是以現代科技發達的程度.我還是找到啦!
回覆刪除板主回覆:
回覆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