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些講4%法則的文章像是:
好奇找了一下原文來看:
https://www.onefpa.org/journal/Pages/Portfolio%20Success%20Rates%20Where%20to%20Draw%20the%20Line.aspx?fbclid=IwAR1BDM0ksWwgXmc8UBpw4F3NSHa201JwQbNBCUTa7ZTybowW8M3dcmJzr3c
文章在分析,如果每月從投資組合(股+債)中,提領一定的百分比出來當生活費,投資組合可以維持幾年的生活。從文章的結論來看,100%投資S&P 500指數,每月提領4%/12當生活費,並依通膨每月調整投領比例,有98%的機率可以維持30年的生活,最後投資組合的價值還會成長。聽起來很棒,不是嗎?
但原文並沒有仔細的說明初始資本、記算通膨的方式等細節。我試著搜尋,是否有人用歷史資料驗證過,還真的沒有。
於是我寫了一個小程式:
拿美國1914到2019的通膨率以及S&P500從1950到2019的價位,用1950-1-3及以後每一天當起始點,算出成功的機率。
實際操作上,每年提領一次生活費比每月提領來得可行,所以程式也採取一年交易一次的算法,依每年交易的前一個月的通膨率調整生活費。
下面是起始資本為400000USD的結果:
| 20年 | 30年 | 40年 | |
| 2% | 1 | 1 | 1 |
| 2.5% | 1 | 0.992 | 0.772 |
| 3% | 0.997 | 0.767 | 0.506 |
| 3.5% | 0.892 | 0.646 | 0.404 |
| 4% | 0.791 | 0.541 | 0.332 |
從程式的結果來看,我會叫他2.5%法測。要找到簡單又好的方法真不容易。